短视频也入局,品牌Vlog营销风口真的来了
来源: 抖音培训公司
2018年,Vlog被欧阳娜娜和王源带“出圈”以后,受到越来越多95后、00后的喜爱。随着更多创作者的涌入,再加各大内容平台的发力支持,Vlog迅速成为2019年最具爆发潜力的内容形式。
与此同时,Vlog因其内容的真实感、生活化和场景化而极富沉浸人心的能力,已有品牌率先开始展开Vlog内容合作,植入其中的广告信息流畅自然,降低了对用户娱乐观看体验的影响,在用户端的到达率和接受度都比较高。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Vlog的出现可以说是营销界的一个惊喜,事实证明Vlog正成为品牌营销的新阵地。
01、Vlog,品牌内容营销的新风口
Vlog,可以理解为Video+Blog,简称视频日记,最初起源于YouTube,如今国内也有一批优秀的Vlogger,在旅行、美食、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影响力。国内的Vlog正因其出色的广告效果,而成为传播界的必选项。
2018年9月苹果纽约新品发布会,邀请了两位来自中国的Vlogger到现场深度体验发布会。他们拍摄了一支《纽约72小时》的Vlog,以美食等日常元素切入,让受众可以从生活化的视角开始,逐渐进入发布会的体验内容。
2018年10 月,OPPO以「发现夜的美」为主题,邀请了多位 Vlogger分赴世界各地拍摄夜景主题Vlog,而他们所使用的手机就是OPPO R17。让用户更加直观地对OPPO R17的夜拍功能产生认知。
欧阳娜娜在其中一期Vlog中开箱分享了匡威品牌方寄来的产品,从中看到一丝小红书分享的影子。从网友热情的反馈中我们有理由相信,Vlog的分享自有它的带货能力。
Vlogger带来的多元化生活方式深受年轻用户群体的喜爱,而Vlog灵活、真实的内容特点,也可以满足品牌营销从品牌活动传播到产品带货的多项营销需求。
02、携平台用户入局,短视频全面放开1分钟视频
Vlog迎来新契机
仔细研究会发现,短视频的原生短视频内容与Vlog有着相近的调性和内核,都是以视频的形式“记录美好生活”,短视频的用户基础和创作氛围很适合Vlog。
4月3日-24日,短视频联合站内外知名Vlogger视频博主,推出了#21天Vlog挑战 ,#我是短视频Vlogger 等官方的Vlog活动,到4月24日,21天的时间分别获得18.6亿28.2亿的播放量,#Vlog日常话题更已获得140.3亿播放量。可见,Vlog在短视频平台的确有着爆发的潜力。
从4月25日起,短视频更是全面放开1分钟视频的发布权限,发起了“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”,鼓励全平台用户开启Vlog创作,为Vlog的快速发展带来全新契机。
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,Vlog是一种更新鲜的创作,究竟要怎样Vlog起来呢?短视频用一条视频表达了Vlog的创作态度!邀请了平台的头部Vlogger们“真实”地还原了他们拍摄Vlog的状态,展示了Vlog更注重自我表达的特点:没有条条框框,只要能表达你的故事和情绪,想怎么拍就怎么拍。显然Vlog给了用户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。
大学生Vlogger @ahua 把在宿舍吃泡面的日常,拍出了吃火锅大餐的仪式感,反差萌效果在最后爆发笑点。实力演绎Vlog的内容创意源于生活的点,谁说一定要牛油果拌麦片才能上镜,有趣的创意才是关键。
@牛肉夫妻出逃记 原本也只是一对普通的小夫妻,因为对旅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。相比于去寻找新奇的旅行风光,他们更善于发现身边美景的感人之处。
@itsRae 一个人的旅行日志Vlogger,没有摄影师也可以拍出精彩的旅行大片。对于Vlog来说,最重要的并不是摄影师,而是镜头里悦目的风景和尽情享受风景的人。
也许有人担心,Vlog拍摄起来工程量会比较难,但是这支片子告诉用户即使头部Vlogger拍起来都会NG,自己多试几次又有什么大不了呢?
通过这支视频,让人感受到Vlog制作是更加生活化、自我化的态度表达。它的内容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非常简单,任何人都可以用Vlog来记录生活日记。按照自己的想法,“想怎么拍就怎么拍”的率性表达,#就这样Vlog。
同时在短视频这个平台上,拍Vlog没那么难,短视频自带的特效和贴纸等功能,可以提供更多的启发。坚持拍下去也没那么难,年轻化的社群氛围环绕,高互动量给你拍下去的鼓励。而潮也没那么难,海量的背景音乐版权,满足多种风格的内容调性渲染;日活2.5亿及10亿专属流量的支持下, Vlogger红起来也没那么难。
03、品牌如何借此时机收割传播炸点?
看得出,接下来短视频将投入更多资源发力平台Vlog生态构建,鼓励平台用户进入Vlog时代,以多元化的创作人和内容类型丰富平台的Vlogger红人阵营。开放的创作空间,庞大的流量红利,势必会令一批优秀的Vlogger在平台脱颖而出,也会让Vlog这种内容形式成为下一个娱乐内容焦点。
即有有效的内容合作,又有平台流量加持,对品牌而言这是一次上好的营销契机。关键是,品牌如何与短视频“推动全民Vlog“的节奏实现同频共振、收割传播炸点的问题。
看上去,有太多“一炮而红”的机遇了。
· 创意以小博大,借势收割平台流量
短视频平台原本的算法推荐机制,就是对优秀的创意和内容以流量支持。对于品牌而言,挖掘品牌与每期活动主题相契合的内容创意,会是一次“以小创意博取大曝光”的契机,如果品牌能整合明星、红人能资源投入参与主题互动,那胜算会更大。比如,随着4月25日短视频发起“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”,平台将陆续推出不同的Vlog主题活动,第1期以“旅行”为主题,品牌就可以紧跟热点,借势收割平台流量。
· 携同平台定制话题,深度内容合作扩散影响
Vlog的内容源自真实的生活场景,品牌可合作的内容创意空间比较大,融合旁白解读和引导,可以更好地聚焦用户的目光。并且,相对其它内容形式,Vlog最大程度地弱化掉了“广告的感觉”,用户的接受度更高。未来,品牌可以直接联合短视频平台,发起定制主题活动,面向全平台用户发起Vlog创作召集令,收割平台用户的深度注意和互动。
例如厨电类品牌可联合开展美食类Vlog主题内容挑战,旅行相关品牌可趁长假来临时联合短视频开展出游相关主题Vlog内容创作等。在一个大主题下,品牌广告信息深度融入Vlog中的生活场景,代入用户想象,达成品效合一的营销目标。
同时,还可以实现矩阵式传播效果。凭借短视频自身已有的短视频内容基础,加上现在对Vlogger的扶持,可以预见未来短视频会有更多红人跃起,每一位Vlogger都是一类人群的影响者。品牌可以与多位Vloggers协同创作形成矩阵式传播效果。从它们从极富个人特色的视角对广告信息进行解读,实现“分散化人群“的精准化传播效果,为品牌带来更全面的传播效应。
· 长期自媒体矩阵构建,沉淀品牌粉丝红利
从长期发展来看,品牌营销的过程中,“双微一抖”的传播矩阵还会是主流,很明显 “一抖”的Vlog内容创作和流量红利近在眼前,品牌可以趁此时机收割粉丝红利,完善自身自媒体矩阵。
04、短视频全面入局Vlog赛道
助推行业进入繁荣期
短视频作为一个现象级短视频平台,全面放开1分钟时长,对于Vlog创作者及品牌营销界来说有标志性的意义。
· Vlog本土化内容矩阵的生态丰富
短视频的Vlogger和Vlog内容在讲故事的视频内核不变的前提下,在表现形式、细分领域、创作者类型等方面呈现出了更加创新化、多样化的特征。
比如有展示飞行员“神秘”日常生活的@燃烧的陀螺仪,传递生活仪式感的@末那大叔,展现另类育儿日常生活的@两个公主的爸爸”,海洋探险者@DADA与她的船长,@清华读博日常、美女外卖员@请叫我彭以念等等,很有本土化的特色,同时也呈现出了内容发展的多种可能性。
全民放开1分钟,相当于给全体用户发放了一张Vlog创作入场券,开放的全民创作环境未知而神秘,“高手在民间”的定律屡试不爽,相信短视频这次产品变化会为平台带来更加丰富的本土化Vlog内容矩阵。
· 品牌营销的新机遇
无论是创作者,还是Vlog这种内容形式本身,或者是与之相结合的品牌内容,面临的是大部分用户的“新鲜体验期”。这个情绪上的“蓝海”空间,让Vlog内容的传播和接受都更加容易。再加上平台的流量支持,将为品牌带来更加广阔的营销空间。Vlog生态内容矩阵的丰富,成就平台的聚合势能。同时解决内容创作者的商业变现问题,推动整个Vlog行业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。
短视频通过放开一分钟和流量支持,成为Vlog时代全面到来的加速器。这个现象级的短视频内容聚合平台,在开启全民Vlog的同时,为品牌营销打造了一个更能沉浸用户注意力的原生广告平台。对于创作者和商业品牌而言这是一个新的价值洼地,也是很有爆点的借势契机。
至于如何玩儿转这次机遇,一句话:借势平台活动,发挥品牌的创意。
抖音短视频营销服务上市公司。业务包括:短视频培训、短视频培训机构、短视频课程、短视频营销培训、短视频涨粉、短视频流量变现、短视频红人营销、短视频代运营、短视频信息流广告、短视频内容创作、短视频直播基地合作等全链条服务。
乡村旅游该如何借短视频去营销?
来源: 抖音培训公司
中秋小长假来袭,该怎么选择去旅游呢?看看乡村旅游是如何借短视频发音的。
借助短视频的平台优势进行形象宣传,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,也能吸引更多人旅游观光,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,对于乡村振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“用户在哪里,我们就去哪里”,在资讯泛滥、信息狂轰滥炸的当下,要推广乡村旅游,也需要了解大众的兴趣点,基于此来定制传播内容。
是哪些因素促成了短视频
在旅游营销上的成功呢?
第一,优质的内容。优质内容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,可以从视频内容和产品运营两方面来分析。旅游类视频内容的“优质”体现为两点。
其一,景点本身极具特色。无论是重庆“洪崖洞”还是抖音“摔碗酒”,要么景观设计极为震撼,要么情景活动有趣好玩。因此,一个成功的“网红”景点首先要有成为“网红”的潜质。
其二,多元融合妙趣无穷。短视频之“抖”来自软件内嵌的丰富特效,“音”体现为可供选择的海量“神曲”,大多数作品具有节奏感强、“魔性”十足的特点,给人感觉酷、炫、潮。在短视频上,科技元素、艺术元素与旅游场景相融合,令视频极具艺术感、创造性和现场感。
第二,契合的用户。与其他短视频平台不同,短视频不仅是短视频的分享平台,还是其粉丝社群的社交平台。
短视频鲜明的产品特征令其收获了与其调性相契合的市场,主要为一二线城市居民,其中又以女性(66.1%)和年轻人(30岁以下用户占比93%)居多。这部分“抖友”有钱有闲,是出游的主力军;同时,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互联网“原住民”,善于创造,乐于分享,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参与意愿很高,有着较为强烈的社交需求。
第三,共生的机制。在旅游营销场景下,利益相关者包括短视频运营方、旅游地、播主及观赏用户。在短视频平台上,所有参与者都能满足需求和创造价值。观赏用户在免费观看视频、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,创造了流量。
播主为短视频提供视频内容和吸引流量,因自己成为关注焦点或意见领袖而获得心理满足感。在运营初期,平台会对提供优质内容的播主提供一定补贴。而对于粉丝量达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“大咖号”,他们还可以选择与商家合作以寻求流量变现。旅游地成为“网红”以后,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加,平台运营方也将获得不菲的投资和广告收入。
旅游营销可以从短视频的成功中
汲取以下三点经验。
第一,提升内容品质,打造网红景点。中国已经进入优质旅游发展的新阶段,时代呼唤优质的旅游产品,也最终会选择优秀的旅游企业。在短视频上,无论是视频还是评论,都呈现出高品质和“真善美”的价值观。
旅游营销的“套路”不在数量多少,而在于是否实用精巧。新时期旅游营销,其一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策划的重要性,对营销策划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。策划方要基于资源和市场,大胆提案,小心论证,反复打磨,重视市场意见,尤其是来自年轻人群体的意见。
其二要戒骄戒躁,谋定而后动。在确保景区产品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前,不要急于以官方的名义扩大营销,确保景区能获得口碑推荐。其三要重点攻关。
第二,培育粉丝社群,善用营销渠道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碎片化生活方式渐成主流,短视频、短图文等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,从短视频拥有的海量粉丝可见一斑。然而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,获取粉丝喜爱绝非易事。短视频在培育粉丝、引导用户创作上花了很多心思。
应该说,短视频一直致力于降低短视频的制作门槛,让普通人也能做出好玩有趣的内容。舞台、音乐、特效、观众都已就位,甚至连“套路”都给你设计好,请开始你的表演!在短视频的用心培育下,“抖友”们具有较强的认同感,且大部分能够熟练使用短视频拍摄视频、创作内容。这带给旅游营销的启示是,旅游景区或目的地应具有明确的产品定位,切勿贪大求全。
旅游市场符合“二八”定律,即20%的顾客会创造80%的价值。要通过确立明确的产品个性来获取这20%更契合、更忠诚的旅游者,再借助他们去扩大市场。
营销人员应传递出更多具有体验价值的旅游信息,用市场喜爱的形式内容包装设计宣传资料(宣传用语、旅游画册、视频节目等),以寻求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。同时,要活用短视频、微信、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,精心设计活动,创造更多与潜在和现实游客互动的机会。
第三,搭建共创平台,重视民间力量。短视频是时代的产物,其成功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基础之上。
互联网的本质是创造连接,短视频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短视频将不同的人、事、物连接在一起,营造了一个价值共创、利益共享的线上美好生活展示平台,并影响着人们在线下的生活和行为习惯。短视频上有明星也有普通人。
事实上,短视频绝大部分的创意和智慧都来自民间,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营销话语权的转移。旅游营销者一方面要根据市场趋势调整营销预算的投资方向,积极融入短视频、微信等优秀媒介搭建的传播平台,借势融合发展。
另一方面,营销人员也可以因地制宜,通过制度设计和模式创新搭建专属的共创平台,吸引各方资源,尤其是“草根”力量加入旅游营销。
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,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营销模式已呈现式微之势,而反映大众审美、汇聚民间智慧、代表时代潮流的“草根”阶层正在走向前台,成为一股锐不可当的蓬勃力量。
抖音短视频营销服务上市公司。业务包括:短视频培训、短视频培训机构、短视频课程、短视频营销培训、短视频涨粉、短视频流量变现、短视频红人营销、短视频代运营、短视频信息流广告、短视频内容创作、短视频直播基地合作等全链条服务。